歡迎您訪問十三師政務網門戶網站
2021年,面對紛繁復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和疫情、能耗“雙控”的大考,師市上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,在兵團黨委和師市黨委的正確領導下,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,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,聚焦新疆工作總目標,履行兵團職責使命,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,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,扎實做好“六穩”工作,全面落實“六保”任務,持續推進重大項目建設,抓好能源新能源產業發展,不斷優化營商環境,狠挖消費市場潛力,師市經濟在爬坡過坎之路上砥礪前行,實現了穩中有進、進中加固,“十四五”開局良好。
一、綜 合
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56.04億元,按不變價格計算,同比增長8.0%,兩年平均增長7.6%。其中,第一產業增加值21.18億元,增長5.9%;第二產業增加值77.28億元,增長8.3%,其中工業69.64億元,增長7.3%;第三產業增加值57.59億元,增長8.3%。三次產業結構比重13.57:49.52:36.91,對經濟的貢獻率分別為10.4%、51.4%和38.2%,分別拉動生產總值增長0.8個、4.1個和3.1個百分點。
圖1 2016—2021年師生產總值及增長速度
圖2 2016—2021年三次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
全年實現新增就業3316人,完成兵團下達目標任務的106%;其中少數民族就業940人,女性就業2148人,失業人員再就業1222人,新成長勞動力就業1342人;一產就業494人,二產就業606人,三產就業2216人;全年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306人,完成目標任務的102%;新引進勞動力2467人,1463人實現就業,其中一產就業60人,二產就業745人,三產就業658人。登記失業期末實有人數864人,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%以內。
年末師市人口14.53萬人,比上年末增加0.5萬人。其中,男性7.37萬人,女性7.16萬人;全年出生人口0.08萬人,出生率為5.6‰;死亡人口0.03萬人,死亡率為1.8‰;自然增長率為3.8‰。
年內,國務院批準設立新星市并掛牌成立,兵團黨委批復設立二道湖鎮、駱驛鎮、黃田鎮3個建制鎮。年末共有兵團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個。
二、農 業
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25.41千公頃(38.12萬畝),比上年下降0.8%。其中,糧食面積4.34千公頃(6.51萬畝),增長17.9%;棉花面積14.06千公頃(21.09萬畝),增長10.1%;蔬菜面積(含菜用瓜)1.33千公頃(2.00萬畝),下降10.8%,瓜果類面積1.50千公頃(2.26萬畝),下降34.7%;園林水果面積7.89千公頃(11.83萬畝),下降5.2%。
牲畜存欄35.77萬頭(只),增長2.3%,其中:生豬12.83萬頭,增長6.5%;牛1.21萬頭,下降1.6%;羊21.11萬只,增長0.1%。牲畜出欄55.08萬頭(只),增長11.5%,其中:生豬18.86萬頭,增長36.6%;牛1.46萬頭,增長2.1%;羊34.28萬只,增長2.1%。
圖3 2016—2021年牲畜存欄及增長速度
圖4 2016—2021年牲畜出欄及增長速度
全年水果產量17.36萬噸,比上年增長4.2%。其中,紅棗3.04萬噸,下降25.3%;葡萄13.58萬噸,增長13.6%。全年核桃產量0.09萬噸,下降36.1%。
全年糧食產量3.19萬噸,比上年增長27.6%;棉花產量3.35萬噸,增長8.5%;蔬菜產量9.55萬噸,下降1.7%;瓜果類產量8.54萬噸,下降43.0%。
圖5 2016—2021年棉花產量及增長速度
全年水產品產量0.01萬噸,與上年持平。
年末有效灌溉面積33.52千公頃(50.29萬畝),比上年增長3.7%。其中,高新節水灌溉面積26.36千公頃(39.55萬畝),比上年下降3.5%。
三、工業與建筑業
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69.64億元,比上年增長7.3%。其中,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.8%,兩年平均增長10.2%。其中,采礦業增加值占比2.12%,同比下降20.2%,制造業占比57.43%,增速同比持平,電力、熱力、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占比40.46%,增長23.0%。
圖6 2016—2021年工業增加值及增長速度
在規模以上工業統計的15個大類行業中,有6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,行業增長面40%。在增加值占比超過5%的4大行業中,電力、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4.5%,石油、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增長9.0%,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7.3%,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下降6.1%。2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,有10種產量實現增長。
表1 2021年規模以上工業主要行業增長速度及比重
行業名稱 |
增速(%) |
比重(%) |
合計 |
8.8 |
100.00 |
煤炭開采和洗選業 |
-18.3 |
0.12 |
黑色金屬礦采選業 |
39.6 |
0.14 |
有色金屬礦采選業 |
-1.0 |
1.68 |
非金屬礦采選業 |
-69.9 |
0.17 |
農副食品加工業 |
-32.9 |
1.02 |
家具制造業 |
-57.1 |
0.08 |
石油、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 |
9.0 |
37.52 |
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 |
175.5 |
0.39 |
橡膠和塑料制品業 |
-39.2 |
0.90 |
非金屬礦物制品業 |
-6.1 |
7.49 |
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|
7.3 |
6.22 |
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|
76.8 |
0.90 |
金屬制品業 |
-35.4 |
2.90 |
電力、熱力生產和供應業 |
24.5 |
40.33 |
燃氣生產和供應業 |
-79.1 |
0.12 |
表2 2021年規模以上工業主要工業品產量及增長速度
產品名稱 |
計量單位 |
產量 |
增長速度% |
鐵礦石成品礦 |
噸 |
65518.00 |
17.0 |
纖維增強塑料制品 |
噸 |
11606.43 |
-8.3 |
鋼結構 |
噸 |
79194.00 |
-34.6 |
商品混凝土 |
立方米 |
2871288.00 |
-3.1 |
飼料 |
噸 |
46780.00 |
378.4 |
隔熱、隔音人造礦物材料及其制品 |
噸 |
2078.00 |
-12.4 |
塑料制品 |
噸 |
25841.00 |
-31.7 |
磚 |
萬塊 |
2636.00 |
-12.1 |
水泥 |
噸 |
447977.00 |
6.2 |
硅酸鹽水泥熟料 |
噸 |
464695.00 |
5.9 |
粗鋼 |
噸 |
1013434.52 |
-0.6 |
鋼材 |
噸 |
954235.17 |
3.5 |
家具 |
件 |
17268.00 |
-59.2 |
鎂 |
噸 |
3758.97 |
-68.9 |
水泥混凝土電桿 |
根 |
34475.00 |
-34.9 |
銅金屬含量 |
噸 |
487.82 |
12.8 |
鎳金屬含量 |
噸 |
1468.80 |
5.6 |
水泥混凝土排水管 |
千米 |
56.85 |
-29.0 |
活性炭 |
噸 |
38932.48 |
24.2 |
焦炭 |
萬噸 |
596.12 |
9.8 |
發電量 |
億千瓦時 |
118.75 |
34.3 |
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23.1億元,比上年增長45.3%。分門類看,采礦業利潤0.7億元,增長75.0%;制造業13.7億元,增長13.2%;電力、熱力、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8.7億元,增長155.9%。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79.5元,較上年同期減少1.07元,利潤率11.3%,比上年提高2.0個百分點。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71.3%,比上年末下降3.9個百分點。
年末具有資質以上總專包建筑業企業20家,比上年增加9家,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7.47億元,同比增長12.6%,實現建筑業增加值7.62億元,增長19.3%。簽訂合同額28.55億元,同比增長7.8%。其中,本年新簽合同額17.57億元,同比增長17.13%。分季度看,建筑業產值增速總體呈穩步回升態勢,其中,一季度下降15.4%,上半年下降19.0%,前三季度增長2.2%,全年增長12.6%。
圖7 2016—2021年建筑業增加值及增長速度
四、服務業
全年農業服務業增加值1.92億元,比上年增長2.6%;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9.36億元,增長12.1%;交通運輸業增加值12.16億元,增長12.5%;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5.89億元,增長14.4%;金融業增加值5.77億元,增長2.9%;房地產業增加值3.57億元,增長9.4%;盈利性服務業增加值4.91億元,下降0.5%,非盈利性服務業增加值14.01億元,增長6.3%。
圖8 2017—2021年服務業增加值及增長速度
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3.33億元,比上年同期下降2.4%。其中,交通運輸、倉儲和郵政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0.24億元,比上年同期增長133.3%;文化、廣播、教育及娛樂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0.43億元,比上年同期增長31.4%;租賃、專業技術和商務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.47億元,比上年同期下降11.8%。
五、貿易和對口援疆
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.39億元,同比增長19.8%。按經營地統計,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額7.16億元,同比增長50.5%,鄉村實現商品零售額20.23億元,同比增長11.7%;按消費類型統計,批發業實現銷售額21.83億元,比上年增長31.9%,零售業實現銷售額14.75億元,增長6.4%;住宿業實現營業額2.26億元,比上年增長53.8%,餐飲業實現營業額11.5億元,增長20.1%。
圖9 2016—202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增長速度
全年實現商品銷售總額233.07億元,同比增長29.9%。其中,批發額為218.31億元,增長31.9%,占商品銷售總額的93.7%,零售額為14.76億元,增長6.4%,占商品銷售總額的6.3%。住宿業營業收入2.26億元,增長53.8%,餐飲業營業收入11.50億元,增長20.1%。石油及制品類實現零售額同比增長9.2%,糧油食品類增長13.9%,占限上單位零售額的13.7%;飲料類下降4.7%,占限上單位零售額的8.5%;煙酒類增長1.25倍,體育、娛樂用品類同比增長3.3倍,文化辦公用品類同比增長9.0%。本地消費者通過(第三方平臺)網購實現的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7.7%。
全年共實施招商引資項目201個,形成實物量64.23億元,完成全年任務的128.46%。
全年實施援疆項目29個,投入援疆資金1.33億元,實現項目開工率、資金到位率兩個100%。各單位、各部門赴河南省考察交流56批576人次,培訓461人次,其中赴豫培訓246人次,來師市培訓215人次。
六、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
全年固定資產投資(不含農戶)比上年同期增長32.8%。分產業看,第一產業投資下降6.4%;第二產業投資增長63.9%;第三產業投資增長7.8%,三次產業投資占總投資的比重1.1:55.5:43.4。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9.9%,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65.4%。
圖10 2016—2021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
全年工業投資比上年增長63.9%,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55.5%.其中,制造業投資增長93.9%,采礦業投資增長13.4%,電力、熱力、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投資下降0.7%。
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4.32億元,比上年下降35.9%。商品房銷售面積20.66萬平方米,比上年增長20.8%,其中住宅增長24.1%。商品房銷售額7.93億元,增長10.7%,其中住宅增長12.5%。
表3 2021年分行業固定資產投資(不含農戶)增長速度
行 業 |
比上年增長(%) |
行 業 |
比上年增長(%) |
總計 |
32.8 |
電力、熱力、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|
-0.1 |
高耗能行業投資 |
15.6 |
交通運輸、倉儲和郵政業 |
-3.9 |
石油、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 |
3.8 |
水利、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|
2.7 |
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 |
4.6 |
教育業 |
3.2 |
非金屬礦物制品業 |
3.6 |
文化、體育和娛樂業 |
2.7 |
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|
5.1 |
紡織業 |
- |
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|
0.8 |
制造業 |
七、財政和保險
全年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1.33億元,同比下降14.84%。其中,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.7億元(地方稅收收入3.85億元、非稅收入1.85億元),同比增長31.94%。全年實際完成地方稅收收入4.54億元(其中中央財政返還1.31億元),同比增長54.1%。全年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7.26億元,同比下降19.23%。
全年保險業完成保費收入1.83億元,較上年增長8.2%。其中:機動車險完成保費收入0.71億元,下降4.5%;財產險實現保費收入0.10億元,下降38.3%;責任險實現保費收入0.19億元,增長96.3%;意健險實現保費收入0.33億元,增長3.7%;農險實現保費收入0.46億元,增長17.2%。綜合費用率為30.64%,較上年同期下降10.16個百分點,綜合賠付率65.17%和綜合成本率95.81%,分別同比上升13.35%和3.18%。
八、居民收入消費和社會保障
全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999元,增長7.2%,兩年平均增速4.1%;連隊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76元,增長11.2%,兩年平均增速10.4%。城鄉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1.66:1縮小為1.6:1。師市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2207元,增長11.6%;連隊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3545元,增長87.7%。
全年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65077人(不含居民參保),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98998人,失業保險參保人數24528人,工傷保險參保人數25796人,生育保險參保人數26094人,社會保險費征收6.79億元。企業退休人員人均月養老金3259.99元,人均月增加養老金186.74元。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人均月養老金達到5906.09元,人均月增加養老金243.79元。
九、環境和能源消費
全年總用水量29999.1萬立方米。其中,農業用水26640.9萬立方米,工業用水1268.9萬立方米,生活用水1268.3萬立方米,人工生態用水820.9萬立方米。
全年完成造林面積523.7公頃,退耕還林面積5666.7公頃,森林覆蓋率17.85%。
全年全社會用電量18.56億千瓦時,增長2.3%。其中,工業用電量16.48億千瓦時,增長1.9%。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344.92萬噸標準煤,比上年增長23.8%。其中,石油、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能耗增長18.2%,占能源消費總量的42.51%;電力、熱力生產和供應業能耗增長40.7%,占能源消費總量的38.7%;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能耗降低3.6%,占能源消費總量的14.2%;非金屬礦物制品業能耗增長10.3%,占能源消費總量的1.7%;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能耗增長1.8倍,占能源消費總量的0.4%;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能耗增長97%,占能源消費總量的0.7%。
十、教育、科學技術
年末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7所,在校學生16676人,教職工1029人。其中:普通中學在校生5129人,較上年增長1.8%,新招生2186人,畢業生2093人。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%,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100%。
表4 2021年度各類學校基本情況
計量單位:所、人
指標 |
學校數 |
在校生數 |
|
教職工數 |
|
畢業生數 |
新招生 |
專任教師 |
|||||
合計 |
27 |
16676 |
4631 |
1420 |
1191 |
4693 |
中等職業學校 |
1 |
2214 |
970 |
92 |
86 |
877 |
普通中學 |
12 |
5125 |
1727 |
459 |
429 |
1749 |
小學 |
1 |
6710 |
1107 |
517 |
477 |
1142 |
幼兒園 |
13 |
2627 |
827 |
352 |
199 |
925 |
小學專任教師477人,初中專任教師301人,高中專任教師128人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專任教師86人,副高級職稱8人,中級職稱12人,初級職稱12人,未定職級57人,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達100%。
年內參加高考752人,被錄取746人,其中重點本科222人,普通本科486人,本科上線率66%,重點率30%。
全年投入科技(科普)經費696萬元,其中:國家級經費16萬元;兵團科技(科普)經費280萬元;師市本級科技投入400萬元。師市共組織實施各級各類科技計劃62項,其中:國家科技項目1項,兵團科技項目3項。
表5 2021年度科技工作情況調查表
調查內容 |
單位 |
數據 |
1.科技項目投入 |
萬元 |
696 |
按計劃類別分 |
|
|
1)國家級科技計劃 |
萬元 |
16 |
2)兵團級科技計劃 |
萬元 |
280 |
3)師本級科技計劃 |
萬元 |
400 |
按用途分 |
|
|
1)團場、企事業單位 |
萬元 |
539 |
2)科研機構 |
萬元 |
138 |
3)其他 |
萬元 |
19 |
2. 本級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機構 |
|
|
機構數 |
個 |
1 |
科技活動人員 |
人 |
27 |
其中:高級職稱 |
人 |
8 |
中級職稱 |
人 |
6 |
3. 本級年度科研計劃項目數 |
項 |
58 |
十一、文化旅游、衛生健康
全年接待游客84.35萬人次,同比增長48.9%,實現帶動旅游收入4.04億元,同比增長51.3%。文化潤疆項目建設順利推進,師市體育館(方艙醫院)項目主體進file://tmp/wps-admin/ksohtml/wps0N75入內部裝修階段,師市地質科技博物館項目順利開工,師市第一批兵團革命文物保護圍欄、文物保護標識牌修建工程完工。出臺《第十三師新星市關于扶持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》,扶持鼓勵師市轄區內旅行社、旅游企業組織客源到師市旅游。天街步行街獲得第一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、省級旅游休閑街區稱號,柳樹泉農場絲路瓜香休閑農莊、火箭農場老連隊農家樂、紅山農場聚雅軒農家樂分別獲得四星級、三星級農家樂稱號。爭取文旅部、財政部資金316萬元,支持師市17個圖書館、美術館、綜合文化活動中心、文化活動站免費開放,組織業余文藝團體赴基層單位開展“文化惠民”活動36場次,團場連隊、社區自行開展文體活動1500余場次。
年末師市共有各類衛生機構98個(含營利性衛生機構),其中醫院15家,門診部1個,社區衛生服務中心0個,社區衛生服務站2個,診所、衛生所、醫務室80個,疾病預防控制中心(防疫站)1個。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782人,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523人,注冊護士793人。醫療衛生機構開放床位1532張。全年師市累計接種新冠疫苗24.3萬劑。
注釋:
[1]本公報數據為兵團統計局初步核定數,最終數據以《十三師統計年鑒——2022》為準。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,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。
[2]生產總值、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,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。
資料來源:本公報主要數據來自師市統計局,其他數據來源于師市相關部門。其中,居民收支和畜牧業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兵團第十三師調查隊,對口援疆數據來源于發改委,財政預算收支數據來源于財政局,文化、旅游、體育數據來源于文體廣電旅游局,招商引資數據來源于商務局,教育數據來源于教育局,科學技術數據來源于科技局,醫療衛生數據來源于衛健委,社會保險及就業數據來源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,用水量數據來源于水利局,林業數據來源于自然資源局(林業和草原局),保險數據主要來源于中華聯合保險公司哈密分公司。
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三師主辦 兵團第十三師辦公室承辦
聯系電話:0902-2566317 郵編:839000 您是第 位訪問者
新ICP備15003377號 新公網安備 65010202000894號 網站標識碼:BT13000003